咨询热线

010-82138885

企业概括

Enterprise summary

首页 > 企业概括 > 行业新闻

企业文化 企业简介 行业新闻 企业动态
从耕读传承到满园书香,看广东恩平这样探索乡村阅读教育新路径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16:52:15| 浏览次数:


如何让阅读真正照亮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?广东恩平以深厚的耕读文化为根基,通过体系化建设、专业师资和多元融合的创新实践,走出一条特色书香校园建设之路,为乡村教育提质与文化振兴注入生动活力。一起来看他们的具体实践——


面对乡村教育提质与文化振兴的双重需求,如何让阅读成为点亮乡村学生成长的明灯?广东省恩平市始终传承着“竹简装米亦传家,教子读书志兴邦”的耕读文化基因,以“多元融合、专业指导,创新乡村阅读教育”为核心理念,走出了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书香校园建设之路。


从“五个维度”发力


构建全域推进的阅读教育工作体系




顶层设计明路径。成立书香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“市级统筹、镇校落实”责任机制。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,制定书香校园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,细化“小学、初中、高中每年人均阅读量分别提升3本、4本、5本”等可量化目标。


方案完善立规矩。针对乡村学校阅读教育“无标准”的痛点,先后出台《恩平市推进阅读教育规程》《恩平市中小学教育领读行动实施方案》《恩平市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》《恩平市教育局阅读工作培训实施方案》《恩平市中小学图书馆(室)建设与管理办法》等指导文件。


财政拨款强支撑。市财政每年划拨不少于150万元用于书香校园建设,重点支持三项工作:一是图书更新,为乡村学校补充适合青少年的课外读物;二是空间改造,资助乡村学校打造“阅读角”“阅读长廊”,改造旧教室为“阅读室”;三是阅读活动策划,确保乡村学生参与高质量阅读活动。


模式创新促落地。为破解乡村学校“如何开展阅读”的难题,创新推出“六个一”阅读教育管理模式:一校定制一套阅读方案,一班培育一项阅读特色,一日推广一项阅读活动,一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程,一月开展一次阅读成果展评,一学年举行一次阅读表彰大会。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持续性激励,让每所学校、每个班级都有清晰的行动指南。


评价激励注活力。从阅读量、阅读习惯及阅读深度等维度科学衡量学生阅读成效。比如,通过检查学生读书笔记、阅读感悟,组织阅读比赛等掌握学生阅读情况,并据此灵活调整阅读指导方案。完善激励机制,如设立“阅读之星”“书香班级”“书香家庭”等荣誉称号,对在阅读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、班级和家庭进行表扬奖励。



以“1+3”模式


锻造专业的阅读指导团队


以“1个统筹核心”牵头抓总。明确每所学校的教学副校长统筹阅读工作,负责制定学校阅读计划、协调资源、监督进度。组织阅读教师开展专题培训,分享典型案例、开展线上研讨,协同解决学校难题。


以“3支执行队伍”分层覆盖。第一支是包班指导教师队伍。覆盖所有班级,承担日常阅读教学任务。恩平分学段开展培训提升队伍阅读引导能力——对小学低年级教师侧重“绘本讲故事、亲子阅读指导”;对小学中高年级教师侧重“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、读书笔记批改”;对中学教师侧重“名著赏析、思辨性阅读引导”。第二支是包片种子教师队伍。制定阅读种子指导教师选拔标准,选拔128名种子教师(平均每所学校2名),颁发三年聘书,承担“辐射带动”职责。种子教师每学期需到片区内乡村学校开展2次示范课、1次专题讲座,同时收集问题反馈至领导小组,指导薄弱学校完善阅读方案。第三支是包学段阅读督导员队伍。从全市督学中特聘阅读督导员3名(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各1名),每学期深入乡村学校开展督导,检查阅读课开设情况、查阅学生阅读记录、组织同教师及学生的访谈,指出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,确保阅读教育不跑偏、有实效。



以“四结合”创新方法


激活阅读动力


与主题阅读结合,用精彩活动点燃阅读热情。组织各学校结合重大节日、纪念日和时事热点,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,如“红色经典诵读比赛”“书香满校园读书节”“图书漂流活动”等。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,培养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。


与养成教育配合,用“小任务”培养习惯。制定“五项阅读养成要求”:“每日一读”,学生每天参与30分钟的阅读课程;“每日一记”,每位学生配备阅读笔记本,用于摘录名言警句和优美文段;“每日一背”,鼓励学生记忆并背诵自己喜爱且有益的阅读内容;“适时一学”,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;“必要一写”,引导学生撰写书评或读后感。从五个“小切口”精准发力,促进学生“大养成”,助力其全面成长。


与学科教学融合,让阅读成为“学习的工具”。打破“阅读只是语文的事”误区,推动全学科融入阅读教育。例如,语文学科开设“名著导读课”“整本书阅读课”;地理学科引导学生阅读《恩平县志》,了解家乡地形、气候特点,再绘制“家乡地图”;英语学科开展“英语绘本共读”活动等。


与教研教改契合,用“创新课堂”提升阅读实效。督促教师投身教研交流与课程改革,组织经验交流会、阅读研讨会以及阅读教学现场展示等活动。鼓励教师尝试圆桌讨论阅读课模式,强调学生的自主性、研讨性,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、团队合作精神与自我表达能力。



以“校内+家校+校外”


协同构建阅读环境



优化校园阅读空间,让乡村学校“处处有书读”。深挖校园空间潜力,规划温馨阅读角、雅致阅读长廊及图书漂流站等区域,以丰富图书储备满足学生多样化阅读需求。打造如文化墙、文化长廊、手抄报展示区等创意阅读景观,美化环境的同时启迪学生智慧。


搭建家校共读桥梁,让乡村家庭“家家有书香”。借助家长会、家长微信群、家长委员会等平台,向家长传达亲子阅读的重要性,提供阅读资源与专业指导。定期策划“亲子阅读分享会”“小手牵大手”等活动,推动家长与孩子共读。


拓宽校外联动视野,让乡村学生“走出校园读世界”。整合社区、图书馆、书店等校外资源,联合开展阅读活动。例如,与图书馆合作开展“图书漂流”活动,与新华书店合作开展“读书节才艺展示”活动等,优化乡村学校学生阅读体验。



避免“千校一面”


打造乡村阅读教育特色品牌


打造“一校一特色”阅读活动。鼓励学校结合地域文化、办学特色进行阅读活动设计,例如恩平一中“读经典才艺展示晚会”、黄冈实验中学“戏韵品名著”表演大赛、成德小学“开笔礼暨五邑优秀传统家训诵读活动”、冯如小学“书海追梦”读书节活动、圣堂中学“古诗词飞花令”大赛等。


开发特色校本课程。基于国学经典、学校特色、地方历史文化等,开发《少儿唐诗颂》《飞向蓝天之梦》等10余种课程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激发学生创新精神。利用“歇马举人村”资源,推出《举人成才之路》课程,激励学生汲取历史文化精髓,追求卓越。


未来,恩平市将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,推动阅读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让书香成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“精神密码”,为培养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乡村新一代注入不竭动力。


文章作者|广东省江门恩平市教育局

转自:人民教育公众号